Tuesday, January 14, 2020

素有“天下第一鲜”的美誉,这道菜为什么被称为西施舌?

广东省沿海的湛江市是一个盛产海鲜的地方,素有“要吃海鲜到湛江”的说法,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海产壳类动物,它的名字就叫沙蛤。这种非蚌非蚬的贝壳类动物呈现一副厚实的三角扇形,外壳是淡黄褐色,很像我们经常吃的蛤蜊。但是当它打开外壳时,吐出来的白肉像一条小巧的舌头,于是用这种动物制作的菜肴也被称为西施舌。    

关于西施舌名称的由来,还有一种民间传说。相传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为了灭掉吴国,不仅卧薪尝胆励精图治,而且将美女西施送给吴王夫差,让吴王沉溺于西施的美色不能自拔,渐渐荒废了朝政。此消彼长之下,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日渐衰弱的吴国,西施也回到了越国。可是,当时的越国王后嫉妒西施的美貌,害怕西施会取自己代之。于是,派人在国内散布谣言,污蔑西施是祸国殃民的妖姬。越国王后借着斩妖除魔保护国祚的名义,把西施绑在大石头上,并把西施连同石头一起沉入了滔滔江水之中。上天怜惜西施为国立功却惨遭祸害的冤屈,为了让她能流芳千古,将西施身上的大石头变成了贝壳。只要有人能找到这个贝壳,西施就能轻吐小舌,把冤情尽诉。   

西施舌这道菜的做法十分简单,西施舌的产地多在南方沿海,尤以南海近海海域的产出为最佳。每年的2、3月份是西施舌上市的季节,也是西施舌最肥美的季节。最地道的吃法是把贝类买回来泡在水里一个昼夜,待其吐尽泥沙时,整盘放入锅中用热水汆一遍,静待外壳导热煮熟里面的白肉。当贝壳受热时,会打开两边的扇贝,并吐出里面长条状的白肉,就像美女的舌头一样灵巧动人。用热水汆过之后的沙蛤已经熟透了,这时候只需热上一锅醇厚的高汤,把沙蛤放入其中入味,待开锅后连汤盛入盆中,撒上一些切碎的香菜末就可以上桌了。   

因西施舌本身的味道就很鲜甜,如果贸然用大火烧煮,会破坏其中的鲜甜的滋味;若是使用太多的佐料,就会掩盖其本身淡淡的清甜和鲜味。所以最好的吃法就是把沙蛤用清水煮开,加入高汤入味,把海鲜本身的甜味和鲜味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。   

关于沙蛤这道菜为什么被称为西施舌,这里面还有一段传说。相传唐玄宗出游巡狩路过东边的崂山,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一带。当地的厨师就给玄宗做了当地的特色菜—沙蛤汤,这道汤菜汤汁腻滑味道鲜美,唐玄宗吃了以后赞不绝口。于是玄宗就把厨师叫来询问这道菜的名字,厨师是个目不识丁的人,也没见过大场面,顿时手足无措急得直冒汗。这时他看到了汤里有沙蛤伸出来的白肉酷似女子的舌头,加上想到诸暨美女西施名满天下,于是急中生智说是“西施舌”,唐玄宗听后抚掌大笑连声称绝。西施舌的菜名也由此得来,由于这道菜汤汁滑腻品质绝佳味道鲜美,素有“天下第一鲜”的美誉。   

对于这样一道名字与味道都很奇特的美食你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点赞和评论。   

附: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   

文章为作者原创,严禁抄袭转载。   

作者:吃瓜  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